注:
1997年6月3日 市委、市政府传达国务院《关于同意福建省调整泉州市市辖区行政区划的批复》(国函〔1997〕42号文)、省政府《关于同意泉州市调整市辖区行政区划的批复》精神,同意调整泉州市鲤城区的行政区划,增设丰泽区和洛江区。洛江区辖虹山乡、罗溪镇、马甲镇、河市镇、双阳农场和万安开发区。
1997年6月17日 市委、市政府召开原鲤城区五套班子成员会议,传达国务院批复精神,并宣布成立行政区划调整领导组。
7月2日 市委、市政府在泉州影剧院召开原鲤城区机关干部大会,传达贯彻国务院《关于鲤城区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》精神。
7月28日 原鲤城区委书记陈敬聪主持召开区委常委(扩大)会议,研究了资产调配方案、事(企)业单位设置及归属问题。
7月30日 中共泉州市洛江区委员会成立,设委员20~25名,候补委员3~4名;常务委员7~9名,其中书记1名、副书记2~3名。
5月4日 北京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爱国运动。当时就学于北京大学和北京高等师范学堂等校的泉州籍学生魏峥峨、魏峥程、龚诗熊、龚念平等人都奋勇投入“五四”运动,为“外争国权,内惩国贼”而斗争。在示威游行中,魏峥峨被北洋军阀开枪打伤。
5月21日 “五四”运动的革命风雷激荡全国,震撼鲤城。泉州青年学生举行示威游行。这次游行是由泉州私立中学首先发起的,参加的学生有私立中学、省立中学、培元中学共200多人、以及泉州各职业学校、小学生共有2000多人,游行队伍分发传单,进行演讲,路人莫不为之感动。泉州学生的爱国举动及宣传,唤醒了这座古老的城市。
夏 泉州侨办女子公学暨女子师范部的进步学生,带头发动妇女剪掉辫子,解开缠足布,宣传婚姻自由,走出家庭到社会参加活动。
12月 泉州一带的进步青年和知识界人士,受到“五四”爱国运动的影响,先后组织了“更俗剧社”等社团,公演文明戏,提倡新文化、新道德、新思想。《新青年》等进步杂志和各种体现新思潮的刊物也开始在泉属各地传播;有许多青年学生,赴京、沪、榕、厦等地求学,也受到新文化、新思潮的影响。其中有些先进知识分子还努力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,积极探讨社会主义问题。
1920年
8月 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领导下,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。俞秀松任书记。其后,北京、天津、武昌、汉口、长沙等地也成立团的组织,各地青年团组织团员学习马克思主义,参加实际斗争,为党造就了一批后备力量。
是年 我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,为泉州培元中学亲笔写了“共进大同”的题词,并捐资办校,表达了他的热情关怀和殷切期望。
1921年
7月23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树德里3号举行。参加党的“一大”的有来自7个地方,代表全国53名党员的12名代表。会议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。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。
党诞生后,团中央的刊物如《向导》周报、《新青年》等及党出版的马克思主义著作、《社会主义讨论集》等书籍不断地传入福建和泉属地区,这对知识分子有极大的思想影响。当时泉州明新乡村师范,在校长、教育家候鸿签的支持下,进步学生陈祖芳、蓝飞鹤等成立了“明新剧社”,编演了现代话剧《里藉冤魂》,猛烈地谴责了北洋军阀张清汝欺压民众、勒捐派款罪行造成家破人亡的悲剧。在泉州发出反封建反军阀的先声。
10月 “明新剧社”编导了揭发封建军阀压迫剥削农民的游行歌剧《乡云》,唤醒民众起来同北洋军阀作斗争。在集美师范学校读书的王德彰利用学潮暂时停课的机会,与晋江县池店乡的同学同乡,在南薰小学教课,并组织演出《可怜春闺梦里人》等剧,反对封建包办婚姻,提倡婚姻自由,宣传活动引起泉州北洋军阀孔昭同心神不安。
1922年
5月 泉州明新学校师范班学生蓝飞鹤在校主持召开了全校“五一国际劳动节”纪念大会,发表《纪念劳工神圣的意义》的演说。会后,带领全校学生、职工到浮桥一带进行宣传游行。
6月 蓝飞鹤与同学陈祖芬等以泉州明新乡村师范学校的“明新剧社”为阵地,编演现代话剧《里藉冤魂》和游行歌剧《乡云》等剧目,揭露驻泉北洋军阀张清汝欺压民众,勒捐派款的罪行。
8月14日 护法军军长王荣光(永春人)部属林清龙(德化著匪)等暗通北洋军阀李厚基。王荣光被林清龙诱捕解送泉州时被害。
是月 孙中山因广东军阀陈炯明叛乱,离开广州,到达上海。苏联和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多次同孙中山商谈国共合作问题。
9月 粤军许崇智入闽赶走李厚基。
1923年
2月10日 团中央执行委员俞秀松在讨贼军中帮助孙中山做军运工作时,随讨贼军兴泉永前敌总指挥部到达泉州,约住二周,他在泉州传播马克思主义,播下革命火种,是最早到泉州工作过,也是最早在泉州执行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政策的共产党人。
2月21日 “二七”惨案发生后,泉州律师黄光瀛以泉州律师工会的名义致电上海律师公会,声援武汉工人的罢工斗争,“抗议肖耀南枪杀无辜工人三十七名,并将同志施洋无辜逮捕,且又处以死刑,”要求上海律师公会“速即联络沪上各团体设法营救,以保人权而平公愤”。
春 许崇智率师回粤,以总指挥何成睿留守泉州,许卓然为泉州卫戌司令;后改泉州警备司令,统辖陈国辉、王振南、秦望山等三路司令。陈清机任晋江县长,叶青眼任市政局长。
6月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,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关于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。
1924年
1月20日—30日 在孙中山主持下,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有共产党人参加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。
3月 皖系军阀王永泉部进驻泉州,著匪高为国部降于王永泉之弟永彝(时为泉州警备司令)受编为捕盗营。
10月 为反对军阀苛税的勒索,泉州商民罢市,泉州南门外马坪、茂亭等乡发起组织乡团,抗缴捐税,晋江、惠安、南安三县1000多人加入。
10月11日 泉州商人罢市,反抗北洋军阀周荫人,孔昭同每月摊派军需5万元,直到取得改为每月3千元的斗争目的才开始复业。
1925年
1月11日—22日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。制定了开展群众运动的计划,并决定在全国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,以适应革命大发展的需要。
4月—6月 中共中央和中共广东区委会分别派陈任民、蓝裕业来福建,先后在福州和厦门建立共青团组织。
6月11日 “五卅”惨案后,泉州学生、店员、工人等各界人民为了声援上海工人的斗争,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帝大游行。
6月19日 泉州、永春、安海等地成立了国民外交后援会。泉州教会办的培元中学学生在平水庙英人住宅前示威,高呼“英国人滚回去”、“改变学校宗教生活”等口号;泉州私立中学组织了学生义勇队,准备北上支援;教育界、学生界发起组织“反帝大同盟”并以学生、店员工人为主组成“十人团”六、七队,每队10余人,开展抵制英、日货的斗争,在泉州各地巡回查获英、日货。泉州文化界组织“五卅剧社”在开元寺公演《申江血》话剧,筹款支援上海反帝斗争的工人。
1926年
1月1日—19日 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。由于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代表占很大优势,这次大会决定进一步贯彻执行联俄、联共、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。
3月 孔昭同统治泉州期间,大肆剥夺民脂民膏,泉属人民怨声载道。永春知事李景萌,当年田赋征至1930年,使尽各种敲剥手段。
4月 福州、厦门两地党组织首先建立。福州成立中共福州特别委员会,直接受上海党中央领导,书记方尔灏;厦门成立中共厦门干事会,由中共广东区党委领导,书记阮山。不久,莆田也开展建党活动。
国民革命军北伐入闽后,党迅速发展壮大,漳州、泉州、建瓯、莆田及闽西上杭、龙岩、平和、长汀等地相继建立党组织。
10月 北伐军胜利进军福建,连克永定、平和、龙岩、汀州(今长汀)漳州、泉州和福州,消灭了北洋军阀在福建的地方势力张毅、曹万顺、周荫人、李凤翔等部。
11月6日 负责收拾福建局面的北洋军阀张毅召开高级军事紧急会议,决定放弃漳州,经同安入泉州。
11月18日 驻泉北军孔昭同部退走,张毅(残)部入泉。
11月21日 北伐军冯铁裴和张贞师占领同安。驻泉州的北洋军第十二师二十四旅,由海路退到福州去。
11月22日 张毅残部从安海、泉州北撤。北伐军入泉。北军残部被收编为补充团,负责维持泉州治安。东路军政治部派康瀚任晋江县长,康子常任泉永财政处主任,周骏烈为泉永公路局局长,建立了新政权。
冬 福建全省得到光复。北伐军入闽时,泉州工人自动起来参加革命,有的直接投入农民自卫军,有的参加北伐军,有的组织运输,挑运行李、子弹,为革命作向导。
12月 北伐军东路军政治部为加强进步力量,在泉州明伦堂成立“兴泉永政治检察署”。陈文总任政治监察员,林环岛(中共党员)任秘书,杨骏、谢岐、李松林、林超然(辜仲钊)等共产党员分任宣传、民运等领导工作。其中共产党员占四分之三,国民党左派四分之一。
12月 秦望山未经省党部批准,擅行召开全县临时代表大会,选出临时执委、监委,成立晋江县临时县党部。
是年 革命军北伐入闽,高为国再入双阳福山腰老巢,窜扰晋江、南安、惠安三邑,派兵派饷派枪,匪部扩充到一千余名。
是年 北伐军第11军张世德路经泉州,偕同许卓然等,解决了在泉州开设烟窑、赌场、娼寮,任意向市民敲诈、勒索、无恶不作的市卫队,枪毙首恶14人,人心大块。
1927年
1月 广东区委为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,在漳州正式成立中共闽南特委,罗明、罗秋天、朱积垒、刘端生,丘泮林、翁振华等为委员,罗明为书记。统一管辖厦门、漳州、泉州和闽西各县党的工作,以加强对闽西、南地区革命运动的领导。
1月 在闽南特委领导下成立了中共泉州特别支部委员会,负责指导泉属各县党组织开展革命工作。领导人是李松林(化名唐沙白),党员有左明亮(台湾人)、林环岛(浙江温州人)、谢岐(江苏人)、辜仲钊、唐生(台湾人)、陈兴桂等。共青团员汉雄、王台晖等。
1月底2月初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,教授马叙伦,从厦门来泉。泉州各界在北校场召开数千人的欢迎会,蔡、马先后发表演讲。会上,发表《泉州各界欢迎蔡元培、马叙伦先生宣言》。
1月 在泉属各县党组织的领导下,泉州、晋江安海、惠安、永春等地相继组织工会、农民协会、妇女协会、学生联合会及反帝大同盟等群众组织,对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发挥了不少作用。
1月16日 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4日到厦门大学任教,于次年1月16日离厦去广州,吴文良(后来成为泉州宗教石刻专家,原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)和一群进步同学同船伴送鲁迅到汕头。
3月 兴泉永政治监察署,在一些城镇领导开展以废除封建把头和加薪斗争,改善工人生活条件为中心工作,发动工人、店员成立工会组织。在泉州先后组织码头、木器、竹器、理发、建筑、瓦窑、电气、戏剧、缝纫、水产、五金、人力车、店员等基层工会。解决了由于长期以来封建把头利用宗教观念,挑拨工人纠纷,制造械斗等问题,教育工人团结起来,废除了封建把头制度,成立了十三个码头工会区分会,并成立了码头总红会。
是月 党在泉州南街小泉涧巷口创办泉州书店,作为党的活动和联络地点,由唐生负责。书店销售《共产党宣言》、《辩证法》、《唯物史观》、《向导》、《福建青年》等革命书刊杂志,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。
2月 泉属各县党组织同国民党左派合作,农民运动迅速发展,国民党右派大为惊恐,秦望山委派李良荣(同安人)在泉州开办了“宣传养成所”,吸收一批学员,进行短期训练,派往各县办“农会”,企图与我党争夺农民群众。
16日 兴泉永“政治监察署”被封闭。